和声学

和弦

和弦转位

三和弦

原位 三和弦 135
第一转位 六和弦 351
第二转位 四六和弦 513

七和弦

原位 七和弦 1357
第一转位 五六和弦 3571
第二转位 三四和弦 5713
第三转位 二和弦 7135

和弦外音

  • 不属于该和弦的音

延留音

  • 出现在强拍或次强拍
  • 使在音高上与自己接近,并在一般情况下紧接着出现的和弦音延迟出现

经过音

  • 充填在两个不同和弦音之间成为向上或向下级进的一种“过渡”

辅助音

  • 用级进的方式(向上或向下)把一个和弦音和它的重复音连接起来

先现音

  • 后一和弦音(在弱拍上)的提前出现

偶然结合

  • 在强拍或弱拍上出现的和弦外音导致了非三度结构和音

调式

大调

自然大调 1 2 3 4 5 6 7
和声大调 1 2 3 4 5 6b 7
旋律大调 1 2 3 4 5 6 7 6b 5b 4 3 2 1

小调

自然小调 1 2 3b 4 5 6b 7b
和声小调 1 2 3b 4 5 6b 7
旋律小调 1 2 3b 4 5 6 7 1 7b 6b 5 4 3b 2 1

主调结构与复调结构

主调结构

  • 一般由一个声部(一般是高音部)担任主旋律
  • 其它声部为音响背景、伴奏

复调结构

  • 各个声部具有同等的旋律重要性
  • 每个声部都可能用来陈述主要旋律

四部和声

三和弦排列法

  • 低音部与次低音部间的距离不受限制
  • 不允许声部交叉
密集排列
  • 上方三个声部中每对相邻声部间的距离为三度/四度
开放排列
  • 上方三个声部中每对相邻声部间的距离为五度/六度

正三和弦功能体系

调式

  • 构成乐曲的若干个乐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的体系

调式功能

  • 简称“功能”
  • 音/和弦再调式中的作用

功能性

  • 各种功能关系中固有的紧张与解决的综合

功能理论

  • 以调式功能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和声理论

正三和弦功能体系

  • 主/属/下属三和弦
I 级 主音(Tonic) T/t
IV 级 下属音(Subdominant) S/s
V 级 属音(Dominant) D

和声进行

按功能组成

正格进行 主 属
变格进行 主 下属
完全进行 主 属 下属

按功能顺序

正格 D→T / S→D→T
半正格 T→D / S→D
变格 T→S
半变格 S→T

原位三和弦连接

  • 和弦的连续进行(和声进行)行程和弦间的连接
  • 和声连接的基础是声部进行

声部进行

平稳


和声学
http://docs.mousse.cc/和声学/
作者
Mocha Mousse
发布于
2025年1月9日
许可协议